岱山方言

2023-10-18 23:18发布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舟山各岛遭受第二次海禁,岱山岛居民几乎全部被迁往大陆,自此,岱山岛又重新荒芜。到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清政府诏改“舟山”为“定海山”,清政府开始有组织向舟山移民。到了康熙二十七年,在舟山建立了定海县(原定海县改为镇海县)。

  在明朝以前,岱山是两浙三十四个主要盐场之一。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舟山遭受第一次海禁时,盐场遭废。展复后,清政府决定重新开辟岱山盐场,因当时宁波府慈溪县的山北地区(大蓬山以北地区)和绍兴府余姚县的东北部地区是浙江重要产盐区。于是,清政府在那个地区里挑选了大量的年轻盐民移民岱山,重新建立盐场。

  在当时,岱衢洋是舟山群岛最早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渔场,也是中国最大的大黄鱼渔场,虽然遭受海禁,但是渔民在岱衢洋从事海洋捕捞从来没有停止过。每年的四、五月间总有苏、浙、闽等地数千艘渔船齐聚岱衢洋进行渔业生产,但是由于海禁,岱山不允许渔民永久居住。所以海禁取消时,当时清政府对渔民进行了有组织的安排:镇海南部(今北仑)、鄞县、奉化渔民主要安排在舟山本岛以及周围岛屿居住;镇海北部、慈溪渔民主要安排在岱山、衢山、泗礁以及周边岛屿居住;台州、象山渔民主要安排在六横、虾峙、桃花、普陀山、朱家尖等地居住;温州、福建渔民则被安排在青浜庙子湖、嵊泗等地的一些偏远小岛。

  另外清政府还从慈溪等地组织了一些贫困的农民到岱山开垦荒山、荒田。

  在岱山开禁的初期,各地方移民讲着各自家乡的方言。在盐区主要以慈溪话、余姚话为主,在渔区主要以慈溪话、镇海话为主,在农区以慈溪话为主。慈溪话和镇海话都是宁波话的一个支系,两者差异很小,所以两种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进行了融合,变成了岱山岛的主流方言。而余姚话属于绍兴话的一个支系,与慈溪—镇海话差异很大。经过几代的余姚移民和慈溪—镇海移民通婚,余姚话很快走向了消亡,在岱山话中留下了极少量的余姚话词汇。在开禁后的三百多年里,除了上述地区移民之外,其他地区的移民也大量涌入,经过时间的推移这些移民渐渐也被慈溪—镇海移民所同化,但是也在岱山话中留下了少量特有的词汇。

  在岱山方言(慈溪—镇海话)初步形成的同时,舟山本岛居民在舟山老话(海禁前居住在舟山的居民所讲的方言)、镇海南部(北仑)话、鄞县话基础上形成了新舟山方言。随着舟山本岛和岱山岛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舟山话对岱山话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化,岱山地区就形成了以舟山话为主,以慈溪、镇海话为辅,混合了少量余姚等地词汇的一种特殊的舟山方言——岱山话。

  岱山方言,从语系上来说,属吴语太湖片南江小片地方语。出于地理环境特殊,在岱山诸岛内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如:

  (1)“圈、权、园、原、劝、冤”这类字,高亭老派念[ye]韵,新派念[y]韵,东剑、杨梅坑一带老派念鼻化音[y]韵。

  (2)“中、虫、里、冢、冲”此类字,高亭念舌尖前音声母[oη]韵,东剑、长涂和衢山的四平、万良一带念舌峦音声母[yoη]韵,“军、群”二字,高亭念[yoη]韵,泥峙、大岙、东沙、东剑、长涂等地则多念[oη]韵。

  (3)“竹、筑、熟、绝、雪、说”等人声字,高亭老派念舌尖前音声母[ ə?]韵,新派念[o?]韵,东剑、长涂、四平、万良等地多念[i ə?]或[ye?]韵。

  (4)“赌、土、肚、渡”一类字,高亭念舌尖中音声母[u]韵,“鬼、贵、跪”念舌面古声母[y]韵,东剑、杨梅坑等地的老派正相反,前者念[y]韵,后者念[u]韵。

  岱山话具有吴语的基本特点。例如:完整地保留着中古汉语浊音系统;有[ts](资)、[ts‘](雌)、[ts](私)等舌尖前音,无[ts](知)、[ts‘](吃)、[s](诗)等舌尖后音;有后鼻钩尾[η],无前鼻韵尾[n];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且各分阴、阳,入声皆以[?]收尾等等。但也是自己某些特点,如:

  (1)“租、组、粗、醋、苏、素”与“阻、助、初、楚、蔬、数”,宁波、定海念合口呼L u]韵,岱山话则念撮口呼[y]韵,如“祖宗”念成“卷宗”,“有数”念成“有须”。

  (2)“家、嘉、雅、亚”一类字,宁波、定海文读念[ia]韵,高亭老派念[yo]韵。

  (3)“走、偷、头、凑、勾、口、茂、楼、欧、厚”此类字。定海城关念[ai]韵.岱山念[M公]韵。

  (4)”官、宽、欢、援、碗”一类字,定海城关念[u]韵,岱山话念[u ə]韵。

  (5)“风、丰、冯、风、捧、蓬’等字.宁波、定海念[oη]韵,岱山念[əη]韵。

  (6)岱山话有一特殊读音。“儿化”,其语音形式、构词能力、区别意义等语法功能,存宁波方言里均已消失,但在岱山话里,个别词语尚保留“儿化”痕迹,产生特殊读音。如:猫:猫念[me],猫吃鱼、猫儿、小猫儿,牌:门牌、牌子念[ba],纸牌扑克牌念[be],伯:阿伯念[pe],伯伯、老头伯念[pa]。

  词语方面也有一些差异。如“很多”,高亭、东沙、秀山人说“蛮多”、“交关多”。衢山人说“无万”,南峰等地则说“放命多”。秀山人说话,前面好加一个“乃”字:“乃好吃来”、“乃要死快来”。表示方位上,秀山人惯用“里”字:“头里”、“树里”,高亭、岱东、岱西、东沙等地用“勒”:“头勒”、“树勒”。表示疑问语气,高亭、东沙一带用“勿”:“侬饭吃过勿?”,秀山用“哪”:“侬饭吃过哪?”。亲属称谓,鼠浪、小衢山好在后面带“喂”,表示亲眼:“阿爹喂、阿姆喂”。父亲的姐妹,多称”姑姑、阿姑”,东剑一带则称“阿辈”。尽管岱山话内部有一定差异,但从总体上看还是比较一致的。考虑到代表性,对语音的描写,选择以县城高亭话为基础,并力求反映高亭话老派的语音特点,用国际音标记音。词语收录,尽量顾及全县。

  声母 岱山话有28个辅音,清音、浊音各14个。除清喉塞音[?]专作入声韵尾外,均可作声母,[]还可作韵尾。控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列表如下:

  韵母 岱山话有43个韵母(不合辅音自成音节及零声母),.其中单韵母11个、复韵母15个、鼻韵母10个、入声韵母7个。按开、齐、合、撮四呼和单、复、鼻、人顺序列表如下;

  声调 岱山话基本保持中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且各分阴、阳。但略有变化,古阳上声归入阳平声。计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阴人、阳入7个声调。列表如下:

  岱山的地域虽小,但各乡镇居民的言语也略有不同。如离高亭镇上仅二里地的大岙和庙后一带念“中、钟、种”为君音,“竹”念“菊”音,反过来把“军”念成“中”音,“菊”念“竹”音,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念成“军国人民解放中”,种田成了军田,桌凳变成菊凳,菊花也成竹花,几点钟说成几点军。

  岱山人对于方言的含义自然是明白的,但并不意味着每句话能书写出来,如我不要,岱山话讲法是“我反其”,(这‘反’只是近似音),真正应怎样写?从辞典中很难找到,实际上这是勿受的反切音。又如“介多”、“介好”、“介壤”之“介”音也是“格外”一词的反切音(“外”,岱山土音为“额啊”的反切)。在异乡客地最感亲切的是听到了乡音,这真像是人的一种标签,在茫茫人海中一听到这乡音就立刻能识别这是同乡人。然而,当今社会随着普遍话的推广普及,在年轻一代中普通话逐渐替代了方言,应用了数百年的岱山方言,将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以下选择一些岱山常用的方言词汇作词义上的解释。

  一、团糖:指谈话口无遮拦,嘻嘻哈哈或举止稍有失格的人,大多指妇女,在有些地方称作十三点,敲乱钟同一含义。

  二、犯关:即指触犯了惯律,将遭受惩罚的意思。有句顺口溜叫“犯关,犯关真犯关,宣统皇帝坐牢监”,民国时期常听到这句话,皇帝成了牢犯,这是犯关的最明确的注脚。以前在私塾读书,每天晚学前都得将当天上过的课文在老师前背出来,背不出就要“关夜学”,直至背出方能回家,这是一。在家里顽皮闯了祸打破了东西,这遭也犯关,常用的办法是被父母关在屋里不准出去玩,再赏几记屁股。

  三、搅七念三:常见二人发生争执,一人说是这样,另一人说是那样,争执不下都会说对方“搅七念三”。双方争执为什么称搅七念三?原来过去商家记数用的是一通用的简码,它的一至十的写法是“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十”。这里的三与〧仅点与横的差别,记账时稍有潦草就可能把〧与三分辨不清,为此发生争执。

  四、触楣头:(很多人写成触霉头),是指上门求助或告贷被拒之门外。楣:门楣,门上横木,意即向人求助未进这家门自己的头已撞在门楣上,或称之为碰了一鼻子灰。

  五、派川头:派,辞海注释为水之分流,左思《吴都赋》百川派别。川,水道,高山之间必有川,商家常用一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财源一如水流,找到源头钱财则滚滚而至汇集成大财,派川头实在就是找寻财源之意。

  六、看侬勿出货,会(寨)粒子屙。看侬勿出货,意为原不被看重的突然有超人之举,下句是点明超人之举即是——会寨粒子屙的(寨<音>岱山土话即拉屎之意)。只要想一想那种动物拉的是粒子屙?是羊,整句话的意思是你这人倒蛮像样(像模像样,羊谐样音)。

  七、一窠始生:把几件东西放在一起,常说:一窠始生放在什么地方,又如一家人一个不缺聚集在一起,旁人也会说:多好一家人一窠始生在一起。“一窠始生”即刚出生的动物,如:鸡、猫、狗、猪等,当他们始生时都会在一个窠里不会出窠,一旦长大会自己觅食就不会再在一个窠里,只有始生时才会这样,所以有一窠始生这话。

  八、左色左样:二件东西一模一样。这句话典出过去妇女出嫁之前,必须绣制许多嫁妆,诸如枕头、绣花鞋、绣花被面等等,这些绣品又必须成双成对,花样一致,色调一致,绣制时将已绣好的一只放左手一边,以便绣第二只时作样品对照一针一线针法及线色,使至完全相同。因人们大多数较习惯使用右手,样品只能放左边比较方便对照,这就有了左色左样的说法。

  九、呒搭头:商店出售商品,旧时也有买某一物要搭卖一样滞销商品。过去岱山一些南货店兼斩猪肉,因内脏如猪肝、猪脚、槽头、槽二、猪耳等,吃的人不多,当顾客买大块肉(五、六斤以上)店主都会要顾客搭买些内脏之类。尤其在过年过节,船家、渔民来买肉,店主会把猪脚、猪头、猪耳、猪舌给你搭上,美其名为顺风、元宝、利市、赚头(商人讳蚀、舌与蚀音同,故改称赚头),这样一来顾客也乐意接受。唯有斩槽头肉的决不会再搭什么,因这个部位是杀猪时的进刀处,有槽头、槽二之分,槽二稍好,槽头肉有一股腥味难煮、味差、价亦便宜,贫困的才买这种肉,因此就有槽头肉呒搭头,以此来讽喻那些不受欢迎、不愿与之合作之人,通常对这样的人会说:“这人呒搭头”,看作与槽头肉同,实在辛辣得可以。

  十、绿营反起:孩子们在屋内大吵大闹,碰翻或撞倒了什么,大人们会过来查看和责问说:“你们绿营反起在做什么?”这种吵闹为什么说是“绿营反起”?原来这是以清代绿营兵曾起反闹事的事例来形容孩子们的超常举动。按清朝兵制有八旗兵制,即黄、白、红、蓝与镶黄、镶白、镶红、镶蓝。雍正三年始将汉兵编为绿旗兵,也称绿营,咸丰时由于战乱频频国库亏空,绿营兵常发不到饷银,官兵要靠做小生意来维持生计,且曾一度要撤裁绿营以致绿营兵要起反,兵反自然非常混乱吵闹,将孩子们的打闹以“绿营反起”作比拟虽有些夸张,却也非常典雅。

  十一、六国勿直:做事没主见,说话没准则把握不定,翻覆折腾,会被人说:“怎回事?六国勿直”,这句话的典故就是从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的故事中来。为纵横之说,六国不能保持一贯的政策,以致最终被秦所并吞(勿直即勿一贯的意思)。

  十二、译易经:有人滔滔不绝,信口雌黄使人听了厌烦,就会被人说:译易经一样勿晓得讲些啥?易经,五经之一,比较玄,一般人不易懂,故用来对那讲话使人听不懂的称之为译易经。

  十三、皇命官船:即奉皇命出来的官员座船,无论行驶中或停泊于船埠,谁都不可碰撞,民船见他都得回避,如不小心而碰撞必遭责罚,轻则杖责,重则坐牢。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因别人不经意的过失而稍有损害,虽道了歉仍不依不饶,甚至旁人说情都不行,就会被人说:这人是“皇命官船”碰勿得。此语也有“黄病棺材”之说,意为生黄疸病死人的棺材有毒菌会传染,不可碰撞。

  十四、出封头:(也有写成出风头)意为在人前露了脸,包括智力、才艺、衣着以及用钱出手大方阔气等等令人钦慕,被称之为出封头。此语典出封建王朝之考试上,在最高一级的“殿试”,试题是由皇帝御制策问题目,由宰相及在京大臣任试官及阅卷,录取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二甲三甲若干名,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为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考试完毕当宰相将卷子呈皇帝审阅时,此时实际上已排定一甲二甲三甲的名次,皇帝只是作形式上的审定,在历代殿试中很少出现过皇帝改变宰相排定的名次。卷子都有封套,为便于皇帝的抽阅,在呈上的头四名的卷子有一小段露出在封套外,这四名自然是:状元、榜眼、探花和传胪。这是读书人最梦寐以求的荣耀,出封头一语即由此而来。

  十五:背木梢:背木梢即上当,木梢树的梢头,一根木材分上中下三档,木梢为上档,档与当同音,上档谐音上当。上山伐木背下山时只能背木头的根部,拖着树梢就容易下山,若背着梢头,虽轻但拖着树根下山就有可能被卡住并难以转弯。

  十六、铜钿牢头:旧时指视钱财如命的人被称之为铜细牢头。这并非是这些人当过旧监狱的禁子牢头(狱卒),只因他们有的都是些理财能手,平时节俭,把钱财看得重了些,像禁子牢头看管犯人那样的看管钱财,不让一个子儿任意出袋,才得了这雅号。

  十七、三百户到肋:这本是打麻将牌时的一句术语,意思是不管你和牌和到多大,约定以三百和(户)为限,超过三百和以外不计。岱山方言常指某些行为不端、无可救药的人谓三百户到肋,讲都不要讲。搓麻将有时有岗墩开花,这时可以翻番计算,但如果已约定三百户到肋,这岗开就没有意义了,这里把三百户到肋来比喻对这样的人讲什么都没有意义。

  十八、呒头大:有人问你某件事你知道吗?如不知情则会说我呒头大。也有把办事糊涂的,说这人呒头大,这是一句非常幽默的隐语,是把大字的上半部去掉后的人字,实际上是说这人没有头脑,妙在不直接说你没有头脑而以猜谜形式,还有如呒头婆,也是把婆字上部去掉,成了一个女字,来说笑这婆婆是个没头脑的女人。

  十九、责格论等:这本是在商业交易中对商品的质量、规格、价位双方事先约定后在最终钱物交付时产生与事先约定不符时发生争执的一种说法,接收方(指货物)觉得货物与约定不符的地方就会指责,规格不符、等级不符等等,出现责价论等的话,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这句话批评他人过份计较别人的过失,如指责别人礼数不周、招待欠好等,就会说“这人个会责格论等”。

  二十、虮子算出骨头来:(虮子为虱的卵)在一些小说里也常见有这样的话,如“鸡蛋里挑出骨头”形容某人特别爱挑剔。但比起岱山这句方言之妙还逊一筹。鸡蛋里有蛋白蛋黄还有些什么,用肉眼可以鉴别一番,当然骨头是绝对挑不出来。一粒虮子已小到放在桌上都不大容易找,还能挑出骨头吗?但这句话却是不用挑字而改算字,说明这个之精细计算到连虮子里都能算出骨头来。

  二十一、溜滩度日:指生活困苦又没有采取好办法,只能得过且过随其自然。溜与滩指旧时盐民做溜取卤与摊板晒盐的两种生产形式。旧时盐民光靠晒盐是很难维持生活,因此大都兼有他业,大多数以晒盐兼种田或捕鱼(季节性)或外出打短工以补家用,如某家晒盐的只蹲在溜和摊板上谋生,生活只会是困苦不堪,除非因病,否则必是溜摊板日的懒汉。

  二十二、海会:某人家阔气,世面广、名头大,岱山话则说:某人家海会猛;海会勿过。“海会”实为四海会同之意,百川归大海,自然气势宏大。也有指夸口的说:“这人海会大祈坛”,“海会大祈坛”即佛教僧众、信徒聚会聆听佛祖讲经之坛场和信众祈祷之处,佛教有灵山海一说,海会应是宽阔盛大之意。

  二十三、抬城隍:很多人在一起为某件事意见不一,争执不下,互相抬扛,故意起哄,吵闹不休,称之抬城隍。旧时每个县城都有城隍庙,据民间传说,人死后阴魂先要去城隍庙报到,无论在世人好人坏,一到阴间地府都得挨上一顿杀威棒,只有替城隍神抬过轿的,城隍神会看在抬轿的份上免掉这顿棒打。于是在一年一次城隍神出殿坐轿时,就有很多人去争着替城隍抬轿,城隍只一位,争抬的人多至几十个,于是你挤我拉热闹非凡,因在神前这种争抢也还有克制,不至于动粗打架,这就是抬城隍一词的典故。

  二十四、原色勿动:“色”,这里作物品种类解,如几色糕点、果品,几色衣料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有几色东西以前放在哪里,过段时间仍在原来的地方未被移动过,或送给人家的东西原封未动退回,都说原色勿动在那里;原色勿动退转来。

  二十五、豆船、豆子船:(船念“材”音)岱山人常以豆船称孩子,大的孩子称大豆船,小的称小豆船,对年纪大也有称老豆船,豆材都是指在嬉戏时不会节制自己尽情嬉闹的人。以前船家在装运货物时,都需打包装箱装叠在仓内。散装的豆子是不能装的,因为帆船靠风帆为动力,风有顺逆,行驶中船要掉抡,船体会倾倒,豆子会随船倾侧滚向一侧造成船失重心而翻船。后来把不安分的吵闹的孩子比作豆子船来提醒家长要作些阻止以免失控闯祸。

  二十六、忏口佛事,勿是?道士。(忏口:即打忏、放焰口)。当大家对某一事件还不甚了解真相正在议论猜测,有人作出肯定结论,认定是怎么回事还接上一句忏口佛士,勿是?道士。这句方言像是一句歇后语,先是认定忏口佛事是说打忏放焰口是做佛事,这自然是佛士(和尚、尼姑)所为。此时有人不信的话,接下一句是说不是佛士?那一定是道士。因为打忏放焰口若不是佛士在做那只有道士会做,未证实自己猜测的还是错不了。打忏放焰口的不是佛士即是道士。

  二十七、牢口:常听到这样一种对话,有人问今年的生意好吗?或问这汛鱼抲得好吗?回答:生意牢口,或鱼抲牢口,意思是生意不怎样好;鱼抲得不多。“牢口”是以监狱里牢记的口食作比较,比喻仅够维持生命而已。众所周知犯人在监狱里是不会上他们吃得很饱的,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人吃东西像牢监放出来一样”这样的话?还有一句是“牢口汤”同样是以犯人喝的汤,内容不过清水白滚汤一碗。牢口用来作生意清淡只能维持生计确也切当。

  二十八、较惯:岱山话里用“较惯”的地方很多,如较惯多、较惯好、较惯乖、较惯坏、较惯大、路较惯远、屋较惯高、较惯好看、难看等等。与很多、很好、很长很短意同。以较惯来替作,从字面上已很清楚,较惯即比较惯常,一般的或平常的要好,要多之意。现常写作“交关”。

  二十九、喜得煞:对有了一些成绩喜在人前炫耀自己,沾沾自喜现得意之色,这种炫耀自然会遭人非议,被人说“喜得煞”。

  三十、海阔量心:以大海的宽阔的胸心和气量这本应该受到赞赏,但这里却是另一种看法,即是对哪些只说大话却没能能力去实现自己说过的许诺。对于这种讲得非常好,目标非常宏伟在人前许下很多愿而实际做不到的,会被人在当场说海阔量心。

  三十一、澎石岩、澎汰横:岱山方言常用语。如遇上有一段时间未见的人时就会说:介多日子呒没看见,澎石岩澎到哪里去了?也有在互相磋商未能达成一致时。其中一方不耐烦了会说:“甭澎石岩算我倒楣让你。“澎”为海浪撞出礁石之状。“澎汰横”则较为宽阔的碰岸。这话的意思是毫无目的的一种行为,如东西奔西撞没有什么正事作闲逛,一如海浪撞击礁石不存在什么目的。

  三十二、奇出古样:有人制造出一种以前从没见过的新奇的工具、家具、甚至是想出了一种过去没人想出过的办法,或一种新花样,都会被称为“奇出古样”。这句话比较易理解。“奇”出乎古样,古样自然是旧的式样、模式、或旧的传统办法。

  三十三、趵春:岱山方言有“小囝趵春头磕开、老人趵春赔棺材、大姑娘趵春要刮胎”的警语。”“趵”字义为跳跃,趵春则是动物发情的一样兴奋状的生理表现现象,以此来形容精神特别兴奋举止超乎常态的大人孩子,固然是一种戏谑讽喻,同时也是一警语,对那些兴奋过度而嬉闹的人们作警告。

  三十四、鬼到瘗谷:见有人鬼鬼崇崇不让人知道他在什么,就会说这人鬼到瘗谷在做什么?“鬼”岱山方言念“居”,“瘗”,方言音“约”,原意为埋藏。“瘗谷”,古人为死者埋钱的地方(墓地旁化纸钱冥物之坑谷),“鬼到瘗谷”意为人在暗地里所作鬼的行为。

  三十五、偷形伴影:为讽喻行为诡秘做不可告人的丑事之人。偷的身形伴着影子显现月光下那种偷偷摸摸的丑态。

  三十六、张嘴辟易:“辟易”《辞海》注:狂疾。这是对说话不负责任,信口雌黄,无中生有的人一种指责语,张嘴辟易,即狂疾是在开口说话上的那种。

  三十七、献采:这里把在人前作秀,或把自己的一些成就,以及得到了什么的东西在别人面前或在长辈、领导面前作显示夸耀自赞,会被别人视之为“献采”。献采,这是祭祀礼仪中一项程式,过去在大的祭祀礼仪中有这样一种由主祭人向神或祖先报上供品的名目(在结婚的头天晚上“向先”的祭仪上也用。即主祭上跪于香案前,由司仪赞礼行三跪九叩首礼,仪式逐项进行,其中一项就是献采,由值侍者从右将供品递予主祭人,主祭人双手举供品至眉齐并报上品名后递予左首待者放供桌上,这是对神或祖先的一种恭敬的表示。将献采用来看待向领导或长辈面前作秀行为当然是一种讽刺。

  三十八、妻来姑对:有些事情本来应按规定的也是一种正确的做法去做,却被另一种错误办法所代替,或一种正确的说法被错误理论所代替,知道的人就会说:“妻来姑对!怎可这样做法”,或“妻来姑对乱讲”。这话源于旧时结婚习俗,旧时结婚日子是男方定的,男方把日子帖送至女方,女方准备嫁妆等待迎聚,吉期选定后是不能任意更改,若新郎出门在外做事,结婚之前正想回家,却因风雨不测交通阻隔(尤其居处海岛隔洋过海)以致不能如期到家行婚礼。此时只有采取变通办法,由男人的妹妹来代兄拜堂(不能弟弟代)这就称为妻来姑对,意味着不是本应这样做说词。

  三十九、砂锅:对于不知节约,用钱似流水,赚多少用多少的人称之为砂锅,若是挥霍成性,赚八百用一千的更谓之脱底砂锅。对这样的人当然不能让他经手钱财委以管理经济之任。砂锅本是作为炖煮食物的砂陶器皿,易碎裂使用要小心轻放不能骤冷,一旦爆裂不堪收拾,用砂锅来作比喻那样的人,实际上就是提醒在使用这种个性的人要特小心,不能轻易委以经济重任。

  四十、蒲瓢或汆江蒲瓢:这是用于那些不恋家,对家庭不负责任的长期游荡在外的人,与砂锅有些相似之处,不会积财。蒲瓢:一种用老透的蒲瓜(岱山人称团蒲)对剖的用作水杓勺水用具,是农家厨房内常备之具。放于水缸盖上或浮于水缸内,因底部呈园形不能沉 水,放用来比喻不会积财的人确很形象、又由于放在水中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汆江蒲瓢更是像长期在外游荡的人,随潮而至止无停所。

  四十一、帐子哑脸:岱山话这人“哑脸非其”是说这人不要脸。“帐子哑脸”即是说这人会很快就变脸,如本来很融洽的在一起交谈,突然有一句话听了不乐意就立刻发怒变脸色给人看,这是由戏曲中变脸中引用来语,如现在川剧中的变脸,脸上蒙上层层画成的各色脸谱,如帐子一揭一脸色变化多端。

  四十二、眼到三快:这与眼快手捷意义相同,是说在众多竞争对手一起时手眼要快,要争先出手占得便宜或好处,这话的来处是在酒席上有人在吃食夹菜时可表现出来的一种贪食的品像,过去常有一种说法讲的是在宴席有种人,嘴里吃着一块,(指红烧肉之类),筷子上夹着一块,眼睛盯牢碗里还有那一块,俗话叫,吃一落二看三。

  (一)名词

  擂鱼:鳓鱼

  乌郎:河豚

  弹胡:弹涂鱼

  鲓头:小鱼干制品

  海瓜子:彩虹明樱蛤

  流黄:牡蛎

  呛蟹:用盐水腌渍过的梭子蟹

  呵鱼:魟鯆鱼

  头多人:水手长

  伙将囝:渔船上炊事员

  洋地:渔船捕捞的区域;渔场

  逃洋:渔船进港

  鸡屙摊:指捕捞量小且分散的区域

  汰横头:指海边的岩石

  做风水:刮台风,亦指狂风暴雨的天气

  起子:镰刀

  饭瓜:南瓜

  滑子:草席

  即末:今天

  小娘婢:小姑娘;小女孩

  抱喜:婴儿

  两公伴:两夫妻

  团糖:举止轻浮,言行无分寸的妇女

  卤表:莲子、石莲

  拜江猪:海豚

  黄婆鸡:黄姑鱼

  海和尚:鱼,属儒良科

  蛤皮:蛤蜊

  关爷蟹:背壳,形似关公脸得名

  毛娘:贻贝

  海蛤蚆:鮟鯆鱼

  戤舵:副船长

  烧盐人:盐民

  洋生:夏汛捕捞的季节;特指黄鱼汛

  谢洋:渔汛结束

  拢洋:渔船进港

  焖头:船舱盖板

  横刀:砍柴刀

  咸齑:咸菜

  倭豆:蚕豆

  蚕豆:豌豆

  咸早子:从前;过去

  昼过:中午

  小囝:小男孩

  老人:妻子

  大侮:指神经不正常的人

  蒲瓢:喻指好吃懒做的人

  (二)形容词

  无万:很多;许多。

  退板:差;不好。

  的滑:很光滑。

  结棍:身体结实;办事有劲;份量重。

  调大:空闲。

  热白白:炎热。

  咸敦敦:菜肴过咸。

  壮骨骨:身体结实;生活富裕。

  透刮新鲜:非常新鲜。

  腻腥捣浆:非常肮脏。

  难熬百啦:不舒服。

  斩把束齐:非常整齐;整齐划一。

  稳笃陆株:形容生活安定或办事放心。

  煞格:厉害;批评过分。

  犯关:遇事容易发愁。

  馋牢:嘴馋。

  豪梢:迅速;快些。

  淡沙沙:咸味不足;待人冷淡。

  瘦切切:身材瘦长。

  清塔塔:很清楚;明摆着的。

  (三)副词

  勿:不。~笑;~走。

  蛮:很。~好。

  交关:很,非常。

  放命:非常。

  时格:经常。

  顶:最。~漂亮。

  当忙:马上,立即;~办。

  生三:竭力。

  滑即:刚才。

  打末致头:忽然;突然。

  (四)代词

  阿拉:我们

  伲倷:你们

  堂可:这里

  啥拉:什么

  其拉:他们

  阿里:哪里

  啥人:谁;什么人

  咋貌格:怎样

  (五)惯用语

  插蜡烛:喻指机动船因机器出故障而停航

  呒趣相:无兴趣

  鹞白子:喻指傻里傻气的人

  嚼麦羹:比喻说话唠唠叨叨

  碰石岩:比喻不顺心,不吉利

  鬼掴过:不修边幅;倒霉

  爹头娘脚:比喻文不对题,答非所问。又作:爹爹头娘娘脚。

  呒结煞:不会当家;不会打算

  擂倒算:比喻不怕出丑丢面子

  困烂田:耍无赖

  勿落直:则比喻行为不正

  拖牢洞:死于狱中,比喻遇上不吉利

  呒搭头:不好相处;说话不投机

  四阿正娘:办事完美,无可挑剔

  (六)成语

  呒数倒账:比喻心中无数

  画乐天宫:生活富裕、美好

  明当响亮:不隐讳,很清楚

  一时三刻:马上,立即

  乌晕倒暗:指头晕目眩

  空头拨脑:比喻没有这回事

  异样刮得:言行超越常规

  花头百出:花言巧语,华而不实

  糊潮糊落:指责或否认别人的意见

  油头刮脑:言行出格

  脑筋鲜括括:善于用心思对付别人;异常聪明

  呒帐搭算:无所谓

  心广体泰:无忧无虑,心情愉快

  瀚到八采:到处都是

  喂天啕地:比喻话音高,嗓音大

  移头撼脑:好出风头,占人上风

  拦言过头:多管闲事

  蛮法山起:举止粗心莽撞

  牵来故对:办事不对头,说话不合情理

  放泼赖耍:行为放肆

  希眼白起:不干脆,反应迟钝

  脚娘肚当米缸:原意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靠两只脚赚钱谋生。比喻能勉强糊口

  锃刮斯亮:非常明亮;鱼货新鲜透亮

  淡节骨勒:菜肴、咸味不足

  暗贴扑弄:比较暗

  呆白楞顿:迟钝,不灵活

  傍惶几躁:忐忑不安

  隐摇肃动:寂静

  (七)歇后语

  枫树叶跌落头拷开——胆小怕事。

  吃吃壮,爬爬瘦——沙蟹命。

  龙王爷跳海——回老家

  无舵船——团团转

  石板墩斩鱼——难下刀

  隔年皇历——过时货

  三脚矮凳——摆勿平

  猢狲屁股——坐勿牢

  门背后拉屙——天要亮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黄鼠狼看蒲样——要吊煞

  石板墩掼乌龟——硬碰硬

  带角羊进笆洞——进退两难

  老鼠翻进白米缸——吃用勿愁

  小讨饭勿留过夜食——吃光用光

  “癞司”避端午——逃勿走

  死蟹也要吹吹白——决不罢休

  小黄狗捧上墙头墩——闹热煞

  麻袋装钉铢——里戳出

  脚后跟搽桐油——滑脚又走

  火莹虫照屁股——自管自还管勿过

  哑子吃黄连——受苦难言

  六十岁学跌打——来勿及

  乌鲤鱼扮河桩——装样


赞赏支持